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3DP : Prusa i3 變身為 SmartrapCore

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Prusa i3 是我於2015年一月在松山工農組裝的第一臺 3D printer ,新手上路,中間幾經波折,總算對 3D printer 有一點概念。之後由對岸淘了一臺 Kossel mini 架構的 Delta 型 3D printer 材料,照著廠商的教學影片組裝完成,有了不同的體驗。累積兩臺列印機的組裝經驗後,愈來愈有信心,第三臺 SmartrapCore 則是從別人的設計檔開始出發,所有零件都自行籌措、組裝。不得不佩服 Smartfriendz 將 SmartrapCore 設計得這麼好,利用 Prusa i3 ,將列印件搞定以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組裝好一臺品質不錯的 3D printer。

用了一年的 Prusa i3 ,一直有大大小小的狀況,總想在不動大刀的情形下,解決波紋的問題,各種方法都試了,輸出的品質仍然是不及 SmartrapCore 。考慮再三,決定將它全部拆掉,利用 Prusa i3 的零件,變身為 SmartrapCore。

一切由去建材行買了三根六尺的角材(一寸 x 八分)開始,一步步完成了改裝計畫。

由 Prusa i3 變身的 SmartrapCore

由於改裝的原則是直接利用 Prusa i3 的所有零件,不裁切原有的光軸,所以這臺新的 SmartrapCore 變成一個大個兒。一臺機器就把我原來放兩臺機器的位置都佔光了。


大個兒的相關資料:

  • 體積約 550mm x 500mm x 390mm (用柳安木原木的角材,加上「鋸功」太弱,無法很精準)。
  • 可列印大小約 330mm x 330mm x 180mm

Prusa i3 原有的 8mm 光軸長度如下:

  • X軸 : 380mm
  • Y軸 : 400mm
  • Z軸 : 450mm

Z 軸還是放在 SmartrapCore 的 Z 軸,而為了配合原有的 X/Y 軸,角材鋸成八根 500mm 長,當作長方體的上下兩個平面,剩下的角材則鋸成四根 330mm,用來當長方體的四根立柱。

2015年 Prusa i3 的樣子
2016年3月變身中的樣子
這一臺的列印件部份是利用 Smartfriendz 釋放出的「Smartrapcore ALU」模型原始檔,做小幅修改後印的,主要是將原來模型插入鋁擠溝槽的腳座去掉,讓它們底部或側邊變成平的,比較好固定在木材上。

研究好久才將 Prusa i3 的近端擠出機構固定在 X 軸的滑車上,後來覺得馬達太重,放棄了原有的計畫,索性設計了一個新模型,將原有的近端送料機構改為遠端送料,讓臺車可以負擔輕一點。改裝的模型如下:

而擠出機則用了去年組好,卻沒有使用的這個「SmartrapCore 1.0 modified Simplex extruder (for Nema 17 & Bowden) V. 0.5」

剛好可以搭配 Prusa i3 的 MK8 送料齒輪。

組了兩臺 SmartrapCore,最大的心得是:如果想省錢、省時間,就用木箱當主結構,鮮少玩木工,建議別玩原木角材,角材增添了不少變數;經費許可的話,還是直上鋁擠會較單純。否則會像我一樣,得用一堆螺絲、角件及時間來強固主結構。


Marlin 

這次用的靭體是 Marlin 1.1.0-RC3,將有異動的部份做個記錄:

開機會出現「SmartrapCore ready」字樣:

#define CUSTOM_MACHINE_NAME "SmartrapCore"


開啟熱床選項:

#define TEMP_SENSOR_BED 1


加熱相關選項:

#define TEMP_RESIDENCY_TIME 5
#define HEATER_0_MAXTEMP 250
#define HEATER_1_MAXTEMP 250
#define BED_MAXTEMP 100

開啟 COREXY 架構的功能

#define COREXY

限位開關設定

const bool X_MIN_ENDSTOP_INVERTING = true;
const bool Y_MIN_ENDSTOP_INVERTING = true;
const bool Z_MIN_ENDSTOP_INVERTING = true;
#define DISABLE_MAX_ENDSTOPS


馬達方向設定

#define INVERT_X_DIR true
#define INVERT_Y_DIR true
#define INVERT_Z_DIR false
#define INVERT_E0_DIR true

三軸可移動的最大位置設定:

#define X_MAX_POS 290
#define Y_MAX_POS 275
#define Z_MAX_POS 180

HOME 時的速度設定:

#define HOMING_FEEDRATE {70*60, 70*60, 10*60, 0}

X/Y/Z 20齒 Pulley 及 MK8 送絲齒輪相關的設定:

#define DEFAULT_AXIS_STEPS_PER_UNIT   {80,80,80,92.6} 

馬達速度相關設定:

#define DEFAULT_MAX_FEEDRATE          {500, 500, 25, 40}    // (mm/sec)
#define DEFAULT_MAX_ACCELERATION      {6000,6000,1000,10000}
#define DEFAULT_ACCELERATION          1000
#define DEFAULT_RETRACT_ACCELERATION  3000
#define DEFAULT_TRAVEL_ACCELERATION   3000

不使用加速度的條件:

#define DEFAULT_XYJERK                20.0    // (mm/sec)
#define DEFAULT_ZJERK                 10   // (mm/sec)
#define DEFAULT_EJERK                 5.0    // (mm/sec)

啟用的 LCD :

#define REPRAP_DISCOUNT_SMART_CONTROLLER


相關文章



4 則留言:

  1. 自己做的爽度才會破表阿 ^_^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啊~
      哈~接下來是不是連機構、模型都自己來了,這樣就直衝太空了。

      刪除
  2. 這種文章以後建議篇頭要有警語!
    公眾場合不宜閱覽。
    在公車上感受大家滿滿的愛,
    每看一行不懂的程式碼,馬上雙腿一軟。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蘇老師真是可愛。是說,當初不就蘇老師帶我入坑的 ^_^

      刪除

 
雄::gsyan © 2009. Design by Po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