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生活筆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生活筆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

DIY:修復拉鏈止滑功能

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

今天在指南宮後山發生了一件很糗的事,指引兩個人往猴山岳的路,他們離開後,才發現自己長褲的拉鏈居然滑開了,真的是糗到不能再糗;幸好今天穿的上衣下擺夠長,應該有遮住,沒被看到吧?(一整個自我安慰!)

現在的拉鏈頭,大部分都有一個小簧片,可以防止它往下滑;要我們拉拉鏈頭,簧片被往上提,才會鬆開,才能滑動拉鏈。不過,久了,簧片老化了,「煞車」就卡不住了,三不五時就製造出糗的事件!

可是拉鏈明明就好好,買個拉鏈頭來換?當然可以,只是天生愛動動腦,動動手,總是想用別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既然是簧片彈力的問題,那就給它一點彈力吧!

[圖1] 補強中的拉鏈

如 [圖1] 在拉鏈止滑簧片的上方,穿過了一條細細的白色彈力繩,並打上牢牢的死結。材料哪裡來的呢?

之前有個口罩因為一邊的耳掛沒壓實固定好就混在其它好的口罩中,被我擱在一旁沒用過,這一回,就派它出場來救救拉鏈。

[圖2] 拆開的口罩耳掛

如 [圖2] 所示,口罩的耳掛其實主要由一大股線、一小股線,再加上細細的彈力繩繞在一起的。這細細的彈力繩拿來「頂開」拉鏈的止滑簧片,間隙剛剛好;打完結也不會太顯眼,一整個完美。不過,跟小孩子炫耀時,她問我一個問題:「這樣不會在洗衣機洗一洗,就洗到掉了嗎?」,哈!第一次這樣玩,要驗證過才知道答案。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Hiking : 春崎產業道路+樟湖+樟山寺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現在給自己的功課,每週都要走兩次有坡的路,每次至少一個小時以上。上週走過三次的樟山寺,今天把距離稍拉遠一點點,由春崎產業道路上到騰龍御櫻,往優人神鼓後接樟湖步道,瓦厝支線再往樟山寺,走飛龍步道下山。全程大概兩個小時,有鍛鍊到了。

雖然前段都在踢馬路,老泉街26巷這一邊的好處就是車少,

[圖1] 14:44 老泉街26巷遠眺騰龍御櫻

站在 [圖1] 即可看到遠處的騰龍御櫻,櫻花應該落得差不多了,不然會紅紅一大片。繼續往前挑戰春崎產業道路的陡坡,這一段以前都是騎自行車上來,第一次全程用走的,喘的程度和騎自行車差不多,但是前進的速度也和以前騎車上來半斤八兩。

[圖2] 15:02 騰龍御櫻底叉路

[圖3] 騰龍御櫻的櫻花

[圖4] 騰龍御櫻的櫻花

[圖5] 15:08 騰龍御櫻門口

櫻花稀稀落落,所以只匆匆拍幾張照,沒有多停留,就往優人神鼓而去。

[圖5] 15:15 優人神鼓旁的樟湖步道

上一回路過優人神鼓應該是去年三月及五月(參「Hiking :  樟湖山+待老坑山+員潭子坑山環形路線」、「Hiking:新店秘境+大香山~貓空」)。

在樟湖步道的瓦厝支線上也可以遠眺杏花林,只見黃黃的土坡,沒有多少花,但是人還不少。

在樟山寺稍微喘一會兒就直接下山了,連照片都懶得拍。市府大地工程處效率果然高,之前因颱風吹倒的樹,今天派人來鋸掉,壓壞的扶手也修好了。不過,滿好笑的,在剛下山時,遇到一個年輕人扛著電鋸往上走,之後又遇到一位來施工的女士往上走,但是最後快下到政大登山口,卻看到有五個施工的人坐在路邊滑手機,這對上頭那兩位情何以堪啊!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Life : 2025 三江生色::四海呈祥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年」來了~看我派出小龍鎮你!

[圖1] 2025 年春聯上的「小龍」

去年底時,社群平台推了一部「小龍」手做的短影音:

簡單又可愛,就趕緊收到網頁書籤中,等著迎接「年」來。

早上將春聯寫好了,把「小龍」也加上去:

[圖2] 2025 年春聯

照片的春聯上,不知道有沒有看到「亮點」?哈!字寫歪了,只好讓它變成「生『財』」。

祝福有看到此文的朋友都能身心健康,萬事如意,財源滾滾來。 ^_^

▋春聯紙定價

之前買的春聯紙用完了,在文具店看到的春聯紙定價記錄一下:

  • 鳳尾紋紙全開:16元。(會員打折後 12元購入,照片中用的紙)。
  • 灑金的全開:45元。
  • 四字春聯(三組):20元。

2024年12月8日 星期日

Life : 蛋殼轉轉轉

2024年12月8日 星期日

最近看到水槽裡的蛋殼都會拿起來玩。

怎麼玩?看影片比較快:

搖晃動作使蛋殼在容器內部移動,尋找一個穩定的位置。當蛋殼找到這個位置後,它們就自然地堆在一起,形成一個穩定的結構。有時是疊在一起,有時幾乎接回一個蛋的形狀;今天會什麼形狀?搖完、轉完就會像開獎一樣地揭曉答案,哈!是不是很有趣!




2024年12月6日 星期五

Life : 閱聽筆記兩則: 音樂與情緒、放空讓大腦重啟

2024年12月6日 星期五
前幾天在在聽 VOA Learning English 時,發現文章是誰念的,影響還滿大的,除了語速、音調、音色 ...... 種種聲音的元素,都會影響我的決定,決定是要按下止鈕,還是繼續投入到內容中。下面兩個短講,無論是聲音或是內容都會讓人想把它們看完,或是聽完。而且我都製作了中英對照的字幕。

Why Do You Love Your Favorite Songs?

昨天半夜看到這一部 TED 影片:

覺得滿好的,以 NotebookLM 製作了中英對照的字幕檔,可以用 HTML5 FUN Audio Player 來看:

Scarlet Keys 說到歌曲的元素如何牽動聽眾情緒,幾下是幾個重點:

  • 「音調」就如同說話的語氣,能左右人們的情緒。
    • 歌曲的旋律如同說話的音調,影響著歌曲的情緒走向。 
    • [例] 醫生用上揚的音調說話會讓人心跳加速,而下沉的音調則讓人感到安心。
  • 「旋律」中的音符穩定與否,也牽動著聽眾的感受。
    • 作曲家可以利用音符的穩定與不穩定性,來營造歌曲的情感張力。  
    • [例] Adele 在演唱 "Someone Like You"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LQl3WQQoQ0 ) 時,在 "Nevermind" 這個詞上使用了最穩定的音符,而在 "find someone" 和 "you" 上則使用了不穩定的音符,營造出心碎的感覺 。
      哈!我也覺得 Adele 唱到 "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那語氣根本就表示永遠找不到了!
  •  歌曲中「和弦」的使用也能影響情緒。
    • 和弦是由三到四個音符同時演奏,能為歌詞增添情感深度。 
  • 「重複」是歌曲中常用的技巧,能幫助聽眾記住歌曲並跟著哼唱。
    • 但過多的重複會讓大腦習慣並分心,導致聽眾停止聆聽。
    • 因此,作曲家會在重複中加入變化,例如改變和弦或旋律,以重新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 [例] 講者提到大多的妻子可能會重複說 "親愛的,把你的毛巾撿起來!",但如果重複太多次,丈夫的大腦就會習慣並忽略妻子的聲音。
  • 歌曲能幫助人們「處理情緒」。
    • 當我們聆聽喜歡的歌曲時,大腦會釋放讓人感覺良好的多巴胺;而當我們聆聽不喜歡的歌曲時,身體則會釋放壓力荷爾蒙皮質醇。
    • 透過聆聽或創作歌曲,我們可以將負面情緒轉化,並從中獲得療癒。
    • [例] 作者在罹癌後,Lizzo 的 "About Damn Time" 成為了她的抗癌歌曲,歌詞和旋律給了她樂觀和多巴胺的刺激。 她也創作了一首歌,用幽默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在現場演唱。

How to hack your brain for better focus?

另一部 TED Talk 的影片:
以 OpenAI Whisper 製作字幕,再用 NotebookLM 製作了中英對照的字幕檔,可以用 HTML5 FUN Audio Player 來看的版本:

Sasha Hamdani 說到她因為要哺乳而「受困」,開啟了她對「放空」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句話是:

Doing nothing is actually doing something.

很多人都怕自己「浪費時間」,怕自己錯過了什麼訊息 ......,總是讓腦袋不斷地塞東西;哈!我非常喜歡放空,無論騎自行車、爬山、快走...... 運動時,或是坐車時,耳朵不會塞著耳機,眼睛不會盯著手機,一時半刻沒接收到訊息、「新知」,人生並不會因此而有重大影響的。記得以前寫程式卡住了,或是壓力大時,騎個車、走個路,放空一下,各種結就自然解開了;所以對我來說,放空有益身體健康。一起來放空吧! ^_^

NotebookLM 製作中英對照字幕

記得之前只要給這樣的要求:

將來源的字幕修改為中英對照的版本, 中文放在原文的下面

NotebookLM 就可以將英文字幕都加上中文,昨天似乎都只能翻譯到一百五十幾句就停止,看來資源是有被限制了。未完成的部份,只好改一下句子(假設要從第 155 句開始),變成:

將來源的字幕從編號155起修改為中英對照的版本, 中文放在原文的下面

另外,如果直接複製產出的字幕,得要稍微調整一下內容,去頭、去尾及去掉標粗體字的 Markdown 語法 **  外,可以在 Notepad++ 中,以搜尋及置換,調整一下格式依執行 :

  • 多個換行(\r\n) 變成一個:
    • 搜尋:(\r\n)+
    • 置換:\r\n
  • 在 SRT 序號前多加一行空白行:
    • 搜尋:(\d+\r\n)(\d+:)
    • 置換:\r\n$1$2

相關連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以 Shadowing and Summarizing 來學習語言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昨天在 VOA Learning English 讀到這一則:

    文章中說到學另一種語言,只是單純地聽與重複是不夠的,因為我們的大腦會將聽到的聲音過濾為母語的模式,導致無法真正掌握發音細節。要提升英語發音,需特別著重於shadowing,要仔細模仿語調 (intonation)、重音 (emphasis)、停頓 (pauses) 等,而非只注重單字的發音 (pronunciation)。

    文末附了 Tim Murphey 在日本帶學生如何進行 Shadowing and Summarizing 的實況影片,哇!雖然時間很晚了,我居然愈看愈有精神,約半小時的影片看完,不過癮,把播放清單中,Tim Murphey的其它影片也看了一下,收穫不少。YouTube 影片網址如下:

    偷懶,用 Google NotebookLM 依據字幕內容把練習 Shadowing 和 Summarizing 的方法整理出來,看了一下,哈!和放在我腦中的要點差不多,就貼在底下供參考:

    Shadowing 分為三種模式:

    • 完整跟讀 (Complete Shadowing): 跟著講者說的每一個字重複,可以大聲說出來或是在腦海中默念。
      • 這個方法適合在課堂練習或與朋友練習時使用。
      • 與母語人士對話時不建議使用,因為可能會讓對方感到厭煩。
    • 選擇性跟讀 (Selective Shadowing): 只重複關鍵字或詞組。
      • 這個方法比較像是積極聆聽,適合在與母語人士對話時使用。
    • 互動式跟讀 (Interactive Shadowing): 在選擇性跟讀的基礎上,加入簡短的評論或問題,例如「哇!」、「真的嗎?」、「為什麼?」等等。
      • 這個方法可以讓你更積極地參與對話,讓對方知道你理解的程度。
      • 技巧:可以用手指計數跟讀的內容,幫助記憶。
      • 勇敢打斷對方,控制對話的節奏,讓對方知道你理解的程度。
      • 利用語調變化讓對方知道你不理解的部分。
    Summarizing

    在 Shadowing 之後,試著用自己的話總結你聽到的內容。 
    • 優點:訓練短期記憶和語言產出能力。
    • 幫助你思考和整理資訊。
    • 讓對方有機會補充你遺漏的資訊。

    練習方法:

    1. 從完整跟讀開始練習,逐漸過渡到選擇性跟讀和互動式跟讀。 
    2. 練習時可以先從簡單的內容開始,例如日常生活對話。
    3. 可以利用各種資源練習,例如英語教學影片、電視劇、電影等等。
    4. 練習時要注意語速和語調,盡量模仿講者的發音和語氣。
    5. 持之以恆地練習,你會發現你的聽力和口說能力都會有所提升。

    無論是自學或是教學,這影片滿值得一看的。

    相關連結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如何提升自己的英文聽力筆記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早上看了 VOA Learning English 2024-11-08 的這則 "Practice Your Listening" :

    這一篇聚焦在如何提升自己的英文聽力,提供了一些建議,值得一看。

    我聽了兩遍,也製作好字幕格式的版本,可以按底下的連結,用 HTML5 FUN Audio Player 來聽:

    偷懶,將字幕貼給 Google NotebookLM ,請它整理出有效地練習英文聽力的重點:

    根據本文,您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有效地練習英文聽力:

    • 選擇略高於您目前程度的聽力材料。 這樣可以幫助您學習新單字,但又不會太難理解。 最好選擇有字幕或文字稿的英文材料,例如 VOA Learning English 文章,以便核對您的理解。
    • 測試自己。 
      • 首先,試著在不看文字的情況下聆聽部分音訊。 記下主要思想和您清楚理解的部分。 
      • 然後,再次聆聽,試著理解更多細節。 這個時候您可以做一些較短的重複練習。 
      • 最後,您可以一邊閱讀文字稿一邊再次聆聽音訊,檢查自己的理解程度。
    • 逐字抄寫。 這被稱為「聽寫」,是最有效的聽力練習方法之一。 即使只有短短一分鐘的音訊範例,您也可以透過這種方法學到很多英文。 例如,如果您正在聽寫一段訪談,您可能會注意到口語英文和書面英文之間的差異。 透過聽寫,您可以注意到並學習新的表達方式、文法規則和拼寫。 這種方法還可以幫助您在閱讀新單字時將其記住。 這是因為您正在尋找您已經嘗試透過聆聽解決的問題的答案。
    • 其他技巧:
      • 嘗試聆聽不同語速的英文。 隨著時間的推移,您就可以跟上更快語速的口語英文。 許多線上影片都允許您調整播放速度。
      • 練習聆聽不同外國口音的英文。 這是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能,因為世界各地都有許多人說英文。
      • 將您的聆聽重點放在特定的發音或文法點上。 例如,英文介系詞的使用可能很困難。 試著聆聽介系詞以及它們所連接的單字。 這可以幫助您在口語和寫作中正確使用它們。

    請記住,就像任何技能一樣,您可以透過經常練習和制定詳細的學習計畫來提高聽力能力。

    這一陣子把聽 VOA Learning English 及 ICRT News Lauchbox,並製作字幕檔當功課在做,聽力有沒有進步?這幾天發現有吔!不斷地練習還是有差的。不過今天的 "Ask a Teacher" 中建議要聽三遍,哈!我大部份都只聽了兩遍,以後挑自己有興趣的文章,再加強一下。另外文中建議:

    It is best to listen to English material that has words written either in captions or in the body text, such as a VOA Learning English article.

    哈!這不就正是我花時間製作「雄:以 ICRT & VOA Learning English 提升英文能力」的目的。

    相關連結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English is just a tool to play around with to get a result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晚上看了這部 2017年的 TEDx Talks :

    如果想要中英文字幕對語對照,可以用 HTML5 FUN Auidio Player 來開啟影片:

    第一個感覺是讓我好像回到高中的英文課堂,講者和我的英文老師一樣,很用心,用的語彙都佷淺顯,我居然不用看翻譯就能聽懂大部份的內容。

    再來就是講者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It's (English) just a tool to play around with to get a result.

    結尾又再度強調一次

    English today is not an art to be mastered,
    it's just a tool to use to get a result.
    And that tool belongs to you.

    很多人在學校學英文很痛苦,因為大家都在計較文法對不對,大小寫有沒有錯......,可能因為一個地方錯就拿不到分數,讓大家對英文一點信心都沒有,更遑論鼓起勇氣開口用英文和別人溝通。記得二十多年前和同事兩個人去新加坡住青年旅館,與外國人聊天的經驗,只要能說出關鍵的語彙,基本上也是聊得起來的,所以開口說就對了!

    相關連結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Life : 貪玩的老爸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之前小孩說有做酒瓶燈的課程,需要一個酒瓶;哈!這可難倒我了,家裡根本不喝酒的(雖然桌上有好幾瓶別人送的紅酒)。老師似乎又設定了一些條件,這個不能,那個不行的。我心想,啊~DIY 不是應該教學生盡量發揮創造力,能想到辦法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事。最後我們決定將家裡快用完的醬油倒到別的容器,把醬油瓶洗乾淨,晾乾後拿去學校用。

    拿出我買很久,還沒用的 LED 燈串試了一下,待解決的大概就是瓶口稍大了一點,燈串「瓶塞」的部份可能因為太小而掉入瓶中。基本上,如果老師對這「醬油瓶」沒意見,瓶口太大的問題有太多方法可以解決了。

    2024-11-18 作品補拍

    昨天小孩很興奮的聊到去教室上課,看到了 3D printer,有 Delta 型的 3D printer,有 SLA 光固化 3D printer,還有雷切機 ..... 等等,她雖然說不出名稱,但是描述完外型、特徵,我就幫忙補充說明。

    哈!後來跟她說,其實我覺得看到這些東西,照說應該不會比別人興奮才對;因為除了光固化的機器家裡沒有,其它的,明明從小就在家裡看過、玩過了。他老爸就是一個貪玩好玩的人,什麼東西都比周圍的人玩得早,然後當別人開始熱熱鬧鬧地敲鑼打鼓,反而不玩,因為又去玩別的了。

    回想當初去現在已拆除,變成大馬路的中華商場,買貴貴的 i386-20 電腦,到後來買 ISA 的網路卡,在家用兩部電腦玩 NOS,體驗網路;玩 Slackware Linux;玩 FreeBSD (2.x 版玩不夠,還跑去懷寧街的巨擘書局買最新的 3.x 版安裝光碟) ;架設各種 Internet 的服務...... ,到後來的 Wiimote 電子白板、Arduino、Raspberry Pi、3D printer、雷雕。學校網站中的資料不復見了,剩下的部份痕跡可以在 Blogger DIY 的標籤中找到。

    雖然大學無法如願地去念工程相關的科系、當工程師,喜歡動手做的 DNA 還是存在的。許多不熟的人,只聽過我會寫程式,寫一些小工具,哈!其實 DIY 的部份是我更大的興趣,基本上,我就是一個貪玩的老爸 ^.^


    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以 ICRT & VOA Learning English 提升英文能力

    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ICRTVOA Learning English 均有在網站中提供語音檔及全文內容,是英文自學的好材料。最近我跟小孩子以這些材料自學,邊聽邊看時,順便利用 oTranscribe  (已改用 Chrome 擴充功能來製作) 將文字內容加上了時間戳記,製作成字幕檔(SRT格式),可以利用我 2024年7月新製作的一個小工具 HTML5 FUN Audio Player 將字幕檔案及語音檔載入後,訓練自己的聽力及閱讀能力。

    底下將目前已製作好的內容列出,供大家自學使用。在每一則的字幕最後均有附上原始來源的網址,也可以連至原始網站參考使用。

    按底下的紅色按鈕後即可開啟選單,再依需求選取想自學的內容。

    版權聲明

    字幕文字內容及語音版權均屬原始網站,字幕及程式僅供自學使用。

    原始資料來源網址如下:

    相關連結

    2024年8月3日 星期六

    以搖桿輔助 oTranscribe 製作 ICRT 字幕

    2024年8月3日 星期六

    最近一直在找適合練英文的材料,本來是下載 VOA Learning English 的音檔,再用 OpenAI Whisper 製作字幕檔;這幾天轉移陣地,將目標鎖定在 ICRT。ICRT 一樣也有音檔跟文字稿,但是可以依照不同程度,選用不同的單元。看一下 ICRT Pocast 的部份清單:

    問了家中的小孩,原來國中吃午餐時,學校會播放 ICRT News Bites 的內容。那同學們有沒有在聽呢?答案是什麼,大家應該猜得出來吧!

    ICRT 的音檔跟文稿看來是放在 SoundOn 中,利用訂閱的連結,就可以抓取文字內容與音檔的連結了。本來我只取了音檔,讓 OpenAI Whisper 進行語音辨識,製作 SRT 格式的字幕檔案。七月份節目八個 News Bites 的內容都辨識完,並且一個個邊聽、邊修正以後,有幾個發現:

    • OpenAI Whisper 真有「幻聽」的情形,有時會「胡說八道」,尤其是一大段英文,再來一段中文時;另外,雖然選擇的語言是英文,講中文時,它還是會辨識出中文,並輸出中文,如果出現簡體字,那就設定 prompt 為「以下是英文或繁體中文的句字」,可以大幅減少簡體字出現;英文、中文混用時,模型選用 large v3 比較不會有錯誤。
    • 如果有文稿跟音檔,使用 oTranscribe 手動加上時間截記,花的時間並不會比錯誤連連時的 OpenAI Whisper + 校正要多多少。

    一樣是用 OpenAI Whisper 進行語音轉文字,校正自己影片的字幕檔,比校正 ICRT 的字幕檔要容易多了。哈!主要是 ICRT 的內容我並沒有完全掌握,要判斷得花更多時間。

    玩了一天以後,我決定改用 ICRT 的音檔跟文稿,在 oTranscribe 中,邊聽,邊加上時間截記,以人工的方式來完成字幕檔。這樣一來,「輔具」就很重要了!

    [圖1] 使用搖桿當 oTranscribe 的輔具

    寫了一個小工具,可以由 ICRT 在 SoundOn 的訂閱資料檔中,解析出每一則文的以下欄位:

    • title : 標題。
    • pubDate : 發布時間。
    • link  : 該則在 SoundOn 的頁面網址。
    • enclosure : MP3 音檔的網址。
    • summary : 節目內容的文稿。

    [圖2] 解析 ICRT RSS 的內容

    將前述的內容複製到 oTranscribe ,並載入聲音檔以後,可以準備進行最花時間的聽打部份了。

    oTranscribe 中,由於音檔的逐字稿已經有了,需要處理的就是逐句加上「時間戳記」。oTranscribe 使用 Esc 鍵來播放或暫停播放影音,使用 Ctrl + J 來插入「時間戳記」。本來我是很老實地照它預設的按鍵在操作,但是兩隻手實在忙到不可開交。拿出了簡報筆,但它的功能鍵似乎無法被 oTranscribe 接受。突然靈光一閃,「搖桿」!我之前買給學生玩的四支搖桿晾在一旁很久了,如果加上 JoyToKeyhttps://joytokey.net/en/ ) ,一定可以直接使用 oTranscribe 的預設按鍵來控制了。於是將搖桿的 [1] 按鈕對應到鍵盤的 Esc 鍵,[3] 按鈕對應到鍵盤的 Ctrl + J。哈!試了一下,果然效率大大地提升了。

    [圖3] oTranscribe 匯出 SRT 字幕檔

    為了更「神速」,乾脆幫 oTranscribe 加上「自動跳到下一句」的功能。如果在 oTranscribe 的網址後面加上 ?auto=1 ,有了 auto 的參數,當我們插入時間戳記後,游標會自動移到下一段的開頭。

    後來請小孩來幫忙按搖桿,我負責控制「時間戳記」的插入點。哈!其實這工具我一隻手負責一項也能完成的。請她來幫忙是帶有心機的。昨天「玩」了一天的聽音校對文字,發現了一件事,因為要「專心」聽,校對完,內容也記得了,所以今天刻意請小孩來按搖桿,按完一篇,她也看完一篇了。哈!我這種小心機,也滿不錯的!

    [圖4] 使用 HTML5 FUN Audio Player 來練英文

    現在製作的字幕檔都會在最後面加上原文的網址及音檔的網址,一來好溯源,再來是使用 HTML5 FUN Audio Player 來載入字幕檔時,如果字幕檔有網址,而且網址中帶有影音的附檔名(ex. .mp3、.mp4 ......),就會自動載入該影音,可以少掉一個載入影音的步驟。哈!能偷懶,當然就偷懶囉!有沒有貼心 ^_^

    後記:使用 Chrome 擴充功能來製作字幕

    2024年10月起,如果是使用 Chrome 瀏覽器的話,現在可以安裝底下兩個 Chrome 的擴充功能:

    然後開啟 ICRT 的網站、 ICRT 的 Pocast ,或是 VOA Learning English 的網站,就能直接邊聽音檔,邊加入時間戳記,並匯出字幕檔;如果有搖桿,也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使用,不用再安裝別的工具了。

    相關連結


    2024年6月7日 星期五

    Hiking : 樟山寺

    2024年6月7日 星期五

    前天去走樟山寺,雖然打著傘,鞋襪還是溼了;今天鞋乾了,雨也停了,特訓一下,不綁髕骨帶,再走一回樟山寺。

    幾天前在市場遇到同事,說到她不敢一個人去爬山,我倒是滿享受一個人去騎車或是爬山的。和朋友騎車或是爬山,人多熱鬧;一人獨行則多了幾分自在與逍遙。再說,我的成長背景中,有一大段時間沒有大人在身邊,為了照顧弟弟、妹妹,經常要一個人獨斷獨決,早就習慣一個人了。一個人並不見得就代表孤獨,山林裡,有大自然為伍,何來的孤獨?哈!再說,又不是就這樣子一輩子遠離塵囂了。


    前天遠方的 101 大樓完全被水氣給遮掩了,今天又出現了。一隻鳯蝶就停在我面前,不但讓我看個夠,連拿出手機對著牠,也毫不驚慌。

    週間又近午的飛龍步道幾乎沒人,這樣走起來才輕鬆,才能舒壓,跟假日像市場,兩樣情!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Android : 清理 USB 插槽

    2024年6月6日 星期四

    最近手機插上 USB 線,準備充電時,常常會跳出「檢查充電器連線」的訊息:

    因為我的手機保護殼完全不會擋到 USB 端子,所以一開始,遇到這個訊息,就是將 USB 線重拔插,一次不行,就再試一次。不過警示出現的頻率愈來愈高,就耐著性子,好好地端詳一番,看看這 USB 插槽倒底是怎麼一會事。

    平時出門時,我的手機都是切換到靜音模式,然後放到褲子的口袋中。口袋中難免會有棉絮,如果有衛生紙,那就更精彩了。

    摘了眼鏡,仔細一看,原來我的手機 USB 插槽底部卡著一層扎扎實實的白色棉絮,在猜想,原來可能只有一點點纖維在插槽周圍,每次插 USB 端子,就被帶往底部,並壓實,久了、變厚了,厚到讓 USB 端子無法壓到底,變成接觸不良。

    以不會導電的牙線棒尖端,一點一點的慢慢挑,總算把棉絮都清完了。看來以後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清理一下才行。不然,幫它設計一個塞子好了!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Life: the world has moved on and we believe it no longer needs ...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Google 的 Closure 專案發展了十幾年了,看到這則聲明「Closure Library is in Maintenance Mode」:

    聲明中有一句:

     In short, the world has moved on and we believe it no longer needs Closure Library.

    「the world has moved on and we believe it no longer needs ...」這句型可以套用在很多人、事、物上,時代在進步,隨著時光的推演,沒有什麼是不可取代的;潮起、潮落,後浪推前浪本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許多人老是糾結在哪兒,一直淘醉在過去的光環中,而無法接受現在的自己,只能說是想不開。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Hiking:新店秘境+大香山~貓空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三月底曾經由政大後門出發,走了個順時針方向的「樟湖山+待老坑山+員潭子坑山環形路線」,最近山上桐花大開,想測試一下自己的雙腳到底能走多遠,順便看看桐花。先騎機車在「秘境」中確認一下路線及路況,上山的走法果然會迷路,一開始,就像落入迷魂陣中;哈~幸好只要摧油就好了,多繞個幾圈就記住路線了。原本就預計雙腳如果聽話,就走完三月底路線的反方向,不然,到了貓空,就有纜車,有小型公車可以搭下山。這 B 計畫果然派上場。底下是 2024/04/30 走完以後的軌跡地圖連結及截圖:

    上山前先去木新市場買了飯團才由一壽橋到對景美溪對岸,進入新店上山。前面做足了功課有差,完全照預計路線到了大香山登山口。不過,這一個多小時的連續陡坡,把左腳的 IT bank 繃緊了,在大香山的公車亭休息兼吃午餐,才繼續後半段的行程。

    上路前,怪怪的左腳先綁了臏骨帶,速度放慢,一步步踩,長春路底的下坡過關了,後面大部份都是上坡,就這樣路過了龍騰御櫻,到了優人神鼓劇場旁,樟湖步道的入口。2023年4月底也曾騎自行車上來過(參「雄:Biking : 春崎產業道路+樟湖步道 」),那時看到較多桐花,今天則可能因為前幾天的大雨,花都被打落,連地上的都不見。

    小插曲是,為了不想爬高高的階梯,過了優人神鼓劇場以後,選擇鑽往竹林的小路,走著走著,愈看愈不像以前牽自行車走過的,而且路有往右偏的趨勢,只好找到往左偏的叉路,幸好又修正回以前有走過的路線了。

    在樟湖步道和瓦厝支線的交會處及聆風亭各休息了好一會兒才由瓦厝茶坊進入指南路34巷的柏油路,此時天空烏密布,雨就不客氣地下了起來。幸好看起來已停業的「迺妙茶廬」前有遮棚,躲一會兒,雨就稍小了。

    快到貓纜站「相思炭窯」對面有賣冰的,爬完山當然要來一碗剉冰。點了一碗黑糖剉冰,加了粉園、薏仁跟花生,55元一大碗,山上賣的,價錢居然沒有比平地貴,算是有良心的店家,真的要給個讚才行!

    本來想搭貓纜下山的,為了怕遇到因為落雷,纜車還沒到山下就停駛,只好乖乖地等小巴士。傻傻地坐在纜車站旁的公車候車亭等小10,後來才發現應該要去商店旁的路邊等車才對,不然,等它去茶展中心再回來時,不就滿滿的客人了。幸好在那輛小10後面又來一輛棕15小巴,棕15是經由茶展中心就直接下山的,二話不說,就跳上車了。

    經過這一次的測試,長陡坡5公里,我的左腳就不行了,下回應該要早一點綁上臏骨帶的。另外,伸展一定要做,回家後雖然左腳的 IT band 很有感,有空就伸展,影響就減到最小。隔了一天,今天再去政大的環山道以一個小時,走了一圈,完全正常。

    相關連結


    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

    Hiking : 樟湖山+待老坑山+員潭子坑山環形路線

    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

     看天氣好,原本只是想再爬爬樟山寺,看看會不會又像之前,下山時 ITBS 又犯,順便再玩一下很久沒用,放到沒電的 GPS 手錶。結果走得太開心,在樟山寺稍休息後,一路接上了樟湖步道瓦厝支線,由優人神鼓經龍騰御櫻,到新店大香山,再下切到一壽橋,走河堤回到恆光橋,連成一個環形路線。

    在河堤上拍了這張全景,剛好可以將今天爬過的幾個山頭都入鏡,由左側稍低的政大,走飛龍步道,上到樟山寺所在的樟湖山;接到樟湖步道的待老坑山;最後到照片右側新店的員潭子坑山。

    今天的軌跡匯入到 Google Maps,如下:

    看了一下 GPS 手錶的記錄,總里程 11.31km,總時間 03:10:08 (需要再扣掉在河堤上和已大一的學生聊天的半小時)。

    2024-03-25 10:52:21 出發

    2024-03-25 11:12:30 飛龍步道登山口

    2024-03-25 11:26:26 樟山寺展望

    2024-03-25 11:44:53 樟湖步道瓦厝支線入口

    2024-03-25 11:54:05 瓦厝附近


    2024-03-25 11:57:39 樟湖步道主線叉路

    2024-03-25 12:03:30 優人神鼓

    2024-03-25 12:08:52 龍騰御櫻

    2024-03-25 12:14:08 往員潭子坑山的路口

    2024-03-25 12:25:54 大香山公車站

    2024-03-25 13:12:57 一壽穚

    2024-03-25 13:23:25 河堤上全景


    其實這路線的點,除了往樟山寺的飛龍步道以外,其它都騎過自行車,不過,這一次是全程用走的,IT band 是有一點緊,但幸好沒開始痛,看來的確是需要稍加訓練一下,並做伸展,這樣它就會乖乖的。

    2024年2月9日 星期五

    Life : 2024 門迎百福::戶納千祥

    2024年2月9日 星期五

    中午在門口將去年的春聯「拿下」時,聽到樓上也在撕春聯,啪啪啪~處理滿久的樣子。哈!這幾年我都是將春聯貼磁鐵條上,就直接吸在鐵門上,不但貼的時候好調整,取下時更簡單。

    今年決定換一下內容,想想,幹嘛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認真寫就對了;再說,這幾個月,我也花了不少時間磨了一下,雖比不上高手,自己看了開心就好。


    小孩則負責摺紙生肖的部份,這一回沒有提供樣本,讓她用去年拆下的兔子喚起記憶後,再行改裝,反正作者說是龍,它就是龍。

    新年快樂!祝福看到此文的人,都能平安健康,財源滾滾來。 ^_^

    相關文章


    2024年2月2日 星期五

    Hiking : 太平山步道

    2024年2月2日 星期五

    去年底,同事打電話來約二月上太平山,哈!離開學校都第五年了,同事還記得約我,二話不說,馬上答應。原來還擔心自己的雙腳會不會山路走一走, ITBS 又犯,今天走完見晴懷古步道,跟需要上上下下的翠峰湖環山步道,居然安全無恙;看來,這兩週的刻意鍛鍊可能發揮了作用。

    上一次到太平山是 2007年七月初跟另一批同事的三日遊,久到我只記得開同事的車,手煞車未全放開,一路聞到燒焦味的糗事。這一回換一批人,八個人都不開車,租小巴士,可以放輕鬆地看山看水就好。

    運氣不錯,天氣並沒有如氣象預報的糟,上午11點多的太平山雖然不時有霧氣飄來,但也有藍天白雲。當然要抓緊這麼好的機會,走一下步道。由於約定的午餐是12點半,所以只能先選擇路程較短、所需花費時間較少的見晴懷古步道。

    當大家都在排隊等著拍長滿青苔的鐵軌,我選擇一旁林間的這個景:


    雲霧飄進林間,陽光穿透進來,仙境般的景緻,真真實實的在眼前,居然沒有吸引到大家的目光。

    拍完雖然很興奮地提醒同事快去搶拍,結果大家選擇繼續排隊拍經典的鐵軌。人生就是這樣,無論人、事、物,稍縱即逝,當你錯過了,就錯過了!煙消霧散時,難得一見的美景亦隨之消逝。

    我喜歡大自然,見晴懷古步道雖短,卻值得細細品味;缺點就是太熱門,人太多,當你想駐足,腳步聲卻催促著,當你想聆聽,嘻鬧聲蓋過了一切。

    在太平山莊用完午餐,由於蹦蹦車去程是「半點」發車,回程是「整點」發車,算一算時間應該不夠再去翠峰湖,所以大家決定捨蹦蹦車,去走步道。這樣也好,可以補上回未去的景點。

    從太平山莊到翠峰湖有16公里,在山裡繞來繞去的,終於可以下車。感謝同事知道我容易暈車,讓我坐在副駕駛座,不然,肯定像走完見晴懷古步道的繩索橋後,暈頭轉向的。


    沒有事先做功課,到了環山步道東口才知道翠峰湖環山步道是經過認證的全球首條「寧靜步道」(Quiet Trail)。不過,今天一路都沒聽到蟲嗚鳥叫,也完全沒有遇到其它遊客,哈!有夠寧靜的。大概正是因為少人有走,讓人有踏入原始森林的感覺,樹林和苔蘚類構成了各式各樣的綠色動物在一旁窺視著我們。


    步道有一點滿特別的,在木頭上釘了鋼筋止滑,讓人可以避免踩在布滿青苔的木頭、石頭,或是溼滑的泥土中,我是覺得這個設計有發揮作用,同事則覺得這樣更滑,所以寧可踩在土上。最後花了兩個小時十分鐘走完 3.95公里的步道,所有的人鞋子,我的最乾淨。鞋子髒了沒關係,環山步道的東口有廁所,也有洗鞋子的水糟,水槽邊還有各式的刷子,這設計真是貼心啊!辛苦的是今天的司機劉大哥,不介意大家的髒鞋,由步道西口載大家去上廁所兼刷鞋子。

    能再度和老同事一起出遊是件樂事,更開心的是今天一雙腳都乖乖的,沒找麻煩,希望可以繼續保持下去。


    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

    Life : 薄麵餅

    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

    晚上搶救了一團據說想做麵包,但是發酵失敗,要被放生的麵團。本想試試將軟趴趴的麵團多加一些麵粉,將它桿成薄薄的,煎成蛋餅皮後放冰箱;但是試完一片後,並不好操作,要和更多麵粉,只好改試第二種方式。

    第二次是在平底鍋先放少許油,將軟趴趴的麵團直接下鍋,等幾秒鐘再翻面後,再以鍋鏟反覆壓扁,因為有油的關係,既不沾鍋,也不黏鏟子,變成這樣:

    [圖1] 底面沾油後翻面

    塑形幾次後,蓋上鍋蓋燜烤至稍有金黃色:

    [圖2] 起鍋前的薄麵餅

    這薄麵餅口感如何?哈!單吃就是被壓扁的麵包。後來才知道,原來麵團裡有加蜂蜜,難怪吃起來甜甜的,沒有麵香(因為微發酵過了),倒是有蜂蜜味。總共煎了三大片,我接下來三天的早餐就吃煎蛋麵餅了。

    [圖3] 煎蛋麵餅



    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Life : 懇親會

    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好久沒搭火車,久到都忘了上一次搭火車是什麼時候;今天應小孩的要求去參加下部隊後的懇親會。為了他的福利,又溼又冷的天,一大早就出門。

    臺北火車站的「地下迷宮」總令人生畏,今天倒是第一次體驗到無縫接軌,出了捷運淡水線的閘門,看到別人在用自動購票機,沒什麼人在排隊,就跟著投銅板買了票,順著走就進到月臺,跟我原來的沙盤推演完全不同。

    還記得民國83年因為在中央大學資訊種子班受訓,每週會搭火車來回中壢跟臺北,人擠人,幾乎都是站回臺北;大概是因為今天非尖峰時間搭的,車廂內沒什麼人,輕鬆沒有壓力情境下,突然覺得搭火車滿不錯。

    這應該是第一次走在內壢的街道上,火車站附近好熱鬧,一路經過了學校、市場,到處都是人。下回或許可以騎自行車搭火車,再騎回臺北;之前都能沿著河濱到大溪折返了,內壢應該更近些。

    懇親會什麼感覺?哈!我跟小孩開玩笑,跟以前在學校的母姐會、班親會差不多。

    小孩手氣好,抽了個好單位,別的不說,光是單純就算是賺到。

    人嘛~圖什麼?能健康、平安,比什麼都來得重要。




     
    雄::gsyan © 2009. Design by Po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