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認真的研究 SVG 的圖形,原本是在做筆順練習改版的前置作業,結果寫了以 SVG 圖形元件為主的小遊戲 HTML5 FUN PARTDLE。初版的 PARTDLE 遇到在平板上拖曳 SVG path 繪製的國字部件,有時移動會很遲鈍的情形,也可以說是點不到部件,尤其是面積較小的部件;另外像「口」這種「中空」的形狀,有的人習慣按著中央後開始拖曳,但是因為中央空白的部分並是不屬於「口」的 path,當然就「感應」不到了。
「太小」和「中空」的 SVG 圖形元件,怎麼增加它們的「感應區」呢?
一開始我是以國字的「部件」為單位,依部件的大小,在底層加一個填滿且透明的矩形,這樣子,隨便點,部件都會被感應到。不過,針對部件大小來加入的矩形背景也有新的問題產生,像「返」的「辶」部,看起來是在字的左下角而已,如果取部件的矩形範圍,幾乎是整個字的大小了,如果又剛好是先被點選了,它右上角的小部件,可能因位於下層,就會被遮掩而無法點選。又比如像「回」,中央的小部件「口」,也可能被大的遮蔽。
[圖1] 是將字以「部件」為單位,加上「矩形」背景的結果(暫時以黃色顯示):
[圖1] 在部件底層加上矩形背景 |
為了減少範圍較大的 path 去遮蔽較小的,第一個想法是不要使用矩形來畫背景,改用橢圓形;另外,PARTDLE 的字是用教育部筆順網的筆順資料,圖形的基本單位是「筆畫」,所以如果加背景時,改以「筆畫」為基本單位,這樣子,像「辶」部,只會在字的左下角加上背景,對字右上方其它部位的影響,就會減到最小。
[圖2] 是將字以「筆畫」為單位,加上「橢圓」背景的結果(暫時以黃色顯示):
[圖2] 在筆畫的底層加上橢圓形背景 |
如果看靜態的圖片及前述的說明不太能理解,底下利用「啊」這個字的實際操作來體會一下差異。測試時可以試著在「口」的中央拖曳看看,加了背景,再試著拖曳看看。
請按底下四個功能鈕的其中一個,它會先載入 SVG 圖檔,接著就可以拖曳「啊」的各部件來測試感應區到底有什麼差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