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教學札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教學札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特教教材資料庫中的「創意ㄅㄆㄇ整合版」

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昨天偶然看到一則貼文中,有人想以圖找學注音的軟體;對那個畫面有一點印象,曾經玩過,也下載過,趕緊到自己的下載區找找,證驗一下自己的記憶。年初在研究有關注音教學的相關工具時,特別建立了一個注音專用的資料夾,果然提升了搜尋的效率,一下子就找到該截圖是楊妮曼老師所分享的「拼音對對碰」。不過民國九十幾年時的 Flash 程式,在網路中找到的連結,應該大多失效了。用楊老師的另一個作品名稱「創意ㄅㄆㄇ」,可能會好找一些。後來才發現,其實楊老師的「創意ㄅㄆㄇ」+「拼音對對碰」,在教育部「優質特教發展網絡系統暨教學支援平台」的特教教材資料庫中有一個「創意ㄅㄆㄇ整合版」,網址如下:

打開後會有說明及檔案下載的連結。檔案是 RAR 的壓縮檔,解壓縮以後,裡面的「bpm.exe」可以在 Windows 中打開來玩。

▋ 行動載具可玩的版本

哭哭~在 MacOS / Linux 還有模擬器可以執行 Windows 的 .exe,這樣子不就不能在行動載具上玩了?!

沒關係,試了一下,由 bpm.exe 中解離出 .swf 就可以利用 Ruffle 在網頁瀏覽器中載入,按底下的紅色按鈕,就可以立即啟動楊妮曼老師所分享的「創意ㄅㄆㄇ整合版」,電腦或是平板都能玩:

註:Ruffle 載入的和在本機直接玩相比,字型會有所不同,瀏覽器版中使用的是芫荽字型,注音符號的調號會稍小、位置稍偏移。

▋ 版權聲明

▋ 相關連結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以雲端硬碟資料夾的圖片製作注音高手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製作 HTML5 FUN 的注音高手遊戲時,題目是用「中文字串」,然後可以自行再搭配「圖片」、「語音」,甚至自訂「答案的注音」。如果有以下的需求:

  • ✅ 想製作帶有圖片的注音高手遊戲。
  • ✅ 想使用 Google 雲端硬碟中的圖片當題目來源。

底下的方法可以輕鬆地製作注音高手的遊戲。

▋ 工作原理

👉 2023年4月我寫了一個 Google 試算表的自訂公式「getAll」,可以用來抓取 Google 雲端硬碟資料夾中,所有圖片的主檔名及圖片網址(參「雄:Tools : 解析出雲端硬碟資料夾中所有圖片或音檔的網址」);

👉 2025年 HTML5 FUN 遊戲啟動器可以載入 Google 試算表中的注音高手工作表,並啟動注音高手遊戲(參「雄:填試算表製作 HTML5 FUN 遊戲」);

🚀 兩者搭配起來,就能快速地製作 HTML5 FUN 注音高手遊戲。

只要先將題目的圖片(檔案以中文命名),通通上載到 Google 雲端硬碟的資料夾中,並將資料夾共用,就幾乎完成出題的大部份工作了;剩下的就是將資料夾的網址貼到試算表欄位中,及將試算表網址貼到遊戲啟動器了。

[圖1] 以雲端硬碟的圖片來製作注音高手

▋ 操作程序

📂 上載圖片:將圖片以中文命名(題目),並將它們上載到 Google 雲端硬碟的目錄中。(建議一個遊戲一個目錄)。

🌏 共用目錄:將 Google 雲端硬碟放圖片的目錄共用為 [任何知道連結的人] [檢視者]。

💾 建立試算表副本:👉 按這裡開啟試算表檔案 👈,並建立副本(點選 [檔案] [建立副本] )。點選工作表「注音高手遊戲啟動器範例」,就可以看到注音高手的題庫範本。

📋 貼共用資料夾的網址:先到雲端硬碟中,複製放圖片資料夾的共用網址到剪貼簿,然後貼到試算表【❤ 題庫圖片雲端硬碟「資料夾」共用網址】右側綠底的儲存格中。如果成功,應該會看到題庫區自動擷取了共用資料夾的所有圖片檔名及網址。

🌏 共用試算表:將 Google 試算表共用為 [任何知道連結的人] [檢視者]。

📋 複製工作表的網址:在注音高手試算表的頁面,按一下瀏覽器上方的網址列,反白後,複製網址到剪貼簿,

🚀 使用遊戲啟動器:👉 按這裡開啟遊戲啟動器 👈,找到「參數設定」,將注音高手試算表的網址貼上去吧!

▋ 操作示範影片

▋ 相關連結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HTML5 FUN 筆順練習容錯修正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HTML5 FUN 筆順練習的某些字在練習時較難過關,主要是用來檢查對錯的參考點其實是教育部筆順網用來畫筆順動畫的座標,所以有一些點的位置怪怪的,甚至根本不在字的輪廓裡。當初在設計 HTML5 FUN 筆順練習程式時,雖然用了一些方法提高容錯,讓檢查點可以「正常一點」,但有時還是讓人覺得好難寫!一直被喊「加油~」。

▋ 提高相近點的容錯

前幾天看到有人示範「小」的寫法,第一筆畫的豎鈎,如 [圖1] ,起筆要刻意由稍左上開始,再拉到中央往下,所以如果起筆是中央偏右的,肯定是過不了關,很簡單的字變成有一點複雜,哈!我之前怎麼都沒有注意到?

[圖1] 「小」的起筆略偏左

所以我將程式稍微改了一下,檢查點如果和下一點的距離很近,就將容錯提高,才不致容易被判定寫錯。

▋ 檢查點在字輪廓外的修正

HTML5 FUN 筆順練習原本就會修正檢查點在筆畫輪廓外的座標,但是不夠細膩,會有遺漏而未處理的情形,去年在設計 Partdle 時就有發現,但筆順練習的部份一直沒有處理,有些字就會有大問題,像「凡」這個字,第二筆畫有四個檢查點在字外,原本的演算法只會修正 [圖2] 紅色箭頭那一個:

[圖2] 「凡」有四個檢查點在字外

現在紅色箭頭的點會修正回字的輪廓內([圖3] 綠色箭頭為修正過的),而類似藍色箭頭的三處,無法修正位置,但會提高容錯,就不會老是卡在這個筆畫了。

[圖3] 「凡」修正過的檢查點

▋ 臭蟲通報

經過這一版的修正,理論上 HTML5 FUN 筆順練習在習寫時,應該會較容易過關了,如果遇到什麼難寫的字,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是哪一個字、那一個筆畫卡住了,有空我再來看看該怎麼調整。

▋ 相關連結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教育百科生字與中研院大腦與語言實驗室資料庫比對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前幾天因為看到了一隻利用 CSS 設計,會眨眼的小熊 (作者:Anastasia Goodwin),它實在太可愛了,於是利用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大腦與語言實驗室「生字表字詞資料庫檔案」的資料,弄了一個國小課本生字筆順練習的選單,讓小熊的鼻子當成選項開關,可以用來自行選取要顯示教育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或是 HTML5 FUN 筆順練習第三版的網址與 QR Code:

生字筆順練習的選單截圖

▲ 國語課本雙用生字筆順選單 ▲

因為手上無所有國語教科書可供比對生字到底有沒有缺漏,只能等教育部「教育百科」的「生字詞彙表」更新到 113學年度下學期的資料。

等了幾天,終於來囉~先將「HTML5 FUN : PARTDLE 兜一兜」113學度下學期的生詞題庫加上,再寫了個工具來比對「教育百科」與「大腦與語言實驗室」的生字內容。

以下為比對的結果(以教育百科的視角來看)。

標示的格式:

出版社名稱#年級#課別

▋異體字

在教育百科的生字使用的是異體字,「國語小字典」沒有收錄,「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沒有收錄該字:

  • 南一#02#L01:「抛」,可能是「拋」。
  • 翰林#05#L07:「秃」,可能是「禿」。

▋生字但語詞中用別的字

  • 南一#02#L05:「晴」,語詞中有「眼睛」,可能是「睛」。
  • 康軒#05#L05:「仿」,語詞中有「彷彿」,可能是「彷」。
  • 康軒#05#L06:「賭」,語詞中有「先睹為快」,可能是「睹」。
  • 翰林#06#L06:「仰」,語詞中有「抑或」,可能是「抑」。

▋生字重覆出現

  • 翰林#02#L12:「招」。
  • 翰林#02#L12:「招」。

▋目前無線索

底下三個生字需要確認,再補充或修正生字筆順練習選單。

  • 翰林#06#L01:「擊」,大腦與語言實驗室有「繫」。
  • 南一#05#L01:「壼」(ㄎㄨㄣˇ筆順網無此字),大腦與語言實驗室有「壺」(ㄏㄨˊ)。
  • 翰林#04#L06:「沖」,本生字只在教育百科中出現。
目前「國語課本雙用生字筆順選單」中是以「大腦與語言實驗室」的生字清單為主,如果有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有空我再修正。

相關連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以 Shadowing and Summarizing 來學習語言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昨天在 VOA Learning English 讀到這一則:

文章中說到學另一種語言,只是單純地聽與重複是不夠的,因為我們的大腦會將聽到的聲音過濾為母語的模式,導致無法真正掌握發音細節。要提升英語發音,需特別著重於shadowing,要仔細模仿語調 (intonation)、重音 (emphasis)、停頓 (pauses) 等,而非只注重單字的發音 (pronunciation)。

文末附了 Tim Murphey 在日本帶學生如何進行 Shadowing and Summarizing 的實況影片,哇!雖然時間很晚了,我居然愈看愈有精神,約半小時的影片看完,不過癮,把播放清單中,Tim Murphey的其它影片也看了一下,收穫不少。YouTube 影片網址如下:

偷懶,用 Google NotebookLM 依據字幕內容把練習 Shadowing 和 Summarizing 的方法整理出來,看了一下,哈!和放在我腦中的要點差不多,就貼在底下供參考:

Shadowing 分為三種模式:

  • 完整跟讀 (Complete Shadowing): 跟著講者說的每一個字重複,可以大聲說出來或是在腦海中默念。
    • 這個方法適合在課堂練習或與朋友練習時使用。
    • 與母語人士對話時不建議使用,因為可能會讓對方感到厭煩。
  • 選擇性跟讀 (Selective Shadowing): 只重複關鍵字或詞組。
    • 這個方法比較像是積極聆聽,適合在與母語人士對話時使用。
  • 互動式跟讀 (Interactive Shadowing): 在選擇性跟讀的基礎上,加入簡短的評論或問題,例如「哇!」、「真的嗎?」、「為什麼?」等等。
    • 這個方法可以讓你更積極地參與對話,讓對方知道你理解的程度。
    • 技巧:可以用手指計數跟讀的內容,幫助記憶。
    • 勇敢打斷對方,控制對話的節奏,讓對方知道你理解的程度。
    • 利用語調變化讓對方知道你不理解的部分。
Summarizing

在 Shadowing 之後,試著用自己的話總結你聽到的內容。 
  • 優點:訓練短期記憶和語言產出能力。
  • 幫助你思考和整理資訊。
  • 讓對方有機會補充你遺漏的資訊。

練習方法:

  1. 從完整跟讀開始練習,逐漸過渡到選擇性跟讀和互動式跟讀。 
  2. 練習時可以先從簡單的內容開始,例如日常生活對話。
  3. 可以利用各種資源練習,例如英語教學影片、電視劇、電影等等。
  4. 練習時要注意語速和語調,盡量模仿講者的發音和語氣。
  5. 持之以恆地練習,你會發現你的聽力和口說能力都會有所提升。

無論是自學或是教學,這影片滿值得一看的。

相關連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以 OpenAI Whisper 轉語音備忘錄為字幕格式逐字稿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有老師問到,平常都用 iPhone 在錄音,也可以使用 OpenAI Whisper 來將錄音轉為逐字稿嗎?

使用我建構在 Google Colab 中的 OpenAI Whisper (或 Faster Whisper) ,只要有網頁瀏覽器,基本上就可以使用。它們的聲音來源接受影音網站公開分享的網址,也可用電腦或是裝置中的影音檔案。所以手機使用 OpenAI Whisper 來將錄音轉為逐字稿的關鍵,是將錄音工具中的語音儲存為檔案。

語音備忘錄儲存到檔案

以 iOS 中內鍵的錄音工具「語音備忘錄」來說,錄好的語音怎麼變成可上載的檔案?

  • 開啟「語音備忘錄」
  • 在錄音清單中,按一下想儲存的錄音。
  • 按一下標題右側「三個點點」的圖示「更多動作」(或是「分享」的圖示)。
  • 點選「儲存到檔案」(看不到就向下找找)。
  • 指定想儲存到哪個地方及檔案名稱。
  • 按「儲存」。

[圖1] iOS語音備忘錄儲存到檔案

那可以將錄音儲存到雲端硬碟中嗎?

當然沒問題,想儲存到哪個地方完全自己決定就好。

有了語音檔案了,接下來,就跟在電腦上操作 Colab 裡的 OpenAI Whisper 類似步驟。

OpenAI Whisper 轉語音備忘錄為逐字稿

經過前面的程序,將轉語音備忘錄儲存為檔案以後,我們就可以開啟 OpenAI Whisper 了。有兩個選擇,可以使用 OpenAI Whisper,或是 Faster Whisper,如果尚未使用過,可以先在電腦上,參考底下兩篇舊文,裡面有操作示範的影片:

如果想直接使用 Whisper ,就用底下的連結來開啟工具:

小技巧:

  • 上載音檔:
    在手機上,因為是直拿的版面,先按畫面左上角的「三條線」圖示,再按「顯示檔案瀏覽器」。這樣就可以看到「虛擬機」的檔案及目錄了(有時可能要稍等一下,等虛擬機啟動連線,請參考 [圖2] [圖3] 或示範影片)。
  • 格式選擇:
    2024.11.21 以後,格式的選項中,新增了「.srt.txt」的項目。它會輸出帶有時間的字幕格式逐字稿,但是因為檔名結尾為「.srt.txt」,在手機或是平板中會被視為純文字檔案,就可以直接開啟來查看內容。(請參考 [圖4])
  • 自動鎖定:
    手機、平板有省電的機置,可能會因為「自動鎖定」進入省電模式而自動關閉螢幕,導致 Whisper 的程序被中斷;所以在行動裝置在使用 Whisper,iOS 可能要暫時在「設定」「螢幕顯示與亮度」中,將「自動鎖定」關閉。建議如果時間較長的錄音檔,將錄音錄儲存到雲端硬碟,再使用電腦來轉逐字稿較理想。
在手機中上傳音檔的程序如 [圖2] 所示:
[圖2] 在手機中上傳音檔

上傳好音檔後,按一下檔名,再按一下右側的「三個點點」,出現選單就按「複製路徑」。
[圖3] 複製音檔的路徑
將音檔的路徑貼入 url 的欄位中,將格式設定為 .srt.txt ,其它選項則依需求自行設定,都設定完就按左上角的「播放」圖示來開始執行程序 [圖4]  :
[圖4] 設定 & 執行

完成後記得參考 [圖5] ,進行中斷連線並刪除程執行程序的動作:
[圖5] 中斷連線並刪除程執行程序

示範影片

註: 影片有中文字幕並分章節。

相關連結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如何提升自己的英文聽力筆記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早上看了 VOA Learning English 2024-11-08 的這則 "Practice Your Listening" :

這一篇聚焦在如何提升自己的英文聽力,提供了一些建議,值得一看。

我聽了兩遍,也製作好字幕格式的版本,可以按底下的連結,用 HTML5 FUN Audio Player 來聽:

偷懶,將字幕貼給 Google NotebookLM ,請它整理出有效地練習英文聽力的重點:

根據本文,您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有效地練習英文聽力:

  • 選擇略高於您目前程度的聽力材料。 這樣可以幫助您學習新單字,但又不會太難理解。 最好選擇有字幕或文字稿的英文材料,例如 VOA Learning English 文章,以便核對您的理解。
  • 測試自己。 
    • 首先,試著在不看文字的情況下聆聽部分音訊。 記下主要思想和您清楚理解的部分。 
    • 然後,再次聆聽,試著理解更多細節。 這個時候您可以做一些較短的重複練習。 
    • 最後,您可以一邊閱讀文字稿一邊再次聆聽音訊,檢查自己的理解程度。
  • 逐字抄寫。 這被稱為「聽寫」,是最有效的聽力練習方法之一。 即使只有短短一分鐘的音訊範例,您也可以透過這種方法學到很多英文。 例如,如果您正在聽寫一段訪談,您可能會注意到口語英文和書面英文之間的差異。 透過聽寫,您可以注意到並學習新的表達方式、文法規則和拼寫。 這種方法還可以幫助您在閱讀新單字時將其記住。 這是因為您正在尋找您已經嘗試透過聆聽解決的問題的答案。
  • 其他技巧:
    • 嘗試聆聽不同語速的英文。 隨著時間的推移,您就可以跟上更快語速的口語英文。 許多線上影片都允許您調整播放速度。
    • 練習聆聽不同外國口音的英文。 這是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能,因為世界各地都有許多人說英文。
    • 將您的聆聽重點放在特定的發音或文法點上。 例如,英文介系詞的使用可能很困難。 試著聆聽介系詞以及它們所連接的單字。 這可以幫助您在口語和寫作中正確使用它們。

請記住,就像任何技能一樣,您可以透過經常練習和制定詳細的學習計畫來提高聽力能力。

這一陣子把聽 VOA Learning English 及 ICRT News Lauchbox,並製作字幕檔當功課在做,聽力有沒有進步?這幾天發現有吔!不斷地練習還是有差的。不過今天的 "Ask a Teacher" 中建議要聽三遍,哈!我大部份都只聽了兩遍,以後挑自己有興趣的文章,再加強一下。另外文中建議:

It is best to listen to English material that has words written either in captions or in the body text, such as a VOA Learning English article.

哈!這不就正是我花時間製作「雄:以 ICRT & VOA Learning English 提升英文能力」的目的。

相關連結

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人臉偵測:使用 deface 遮蔽照片或影片中的人臉

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有沒有自動將照片或是影片中的人臉打馬賽克的工具?現在人臉偵測的技術已經很成熟,甚至都可以辨識誰是誰了!

以前玩過 Python + OpenCV 進行辨識,這幾天又開始研究人臉偵測。找資料時玩到 ORB-HD 的 deface 。它可以在影片或是照片中,找出所有人臉,後續可以在人臉上進行模糊處理、抹成黑色的、以圖片覆蓋,或是加上馬賽克。原始碼在 GitHub 中:

下面是以 deface 將所有人臉以小熊圖示覆蓋的結果:

[圖1] deface 以圖示遮蔽人臉的結果

個人滿欣賞 deface 的簡潔,要說缺點的話,應該是想使用必須有 Python 的環境,而且是用打指令的方式來操作。

為了方便使用,可以開啟我在 Google Colab 中建立好的程序檔,會自動安裝,也不用打指令。準備好照片並上載,填表單、設定參數即可執行。

工具的網址

工具的網址如下:

如何使用 deface

打開前述的網址以後,透過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遮蔽人臉:

  1. 上載照片。
  2. 複製照片在上載空間中的路徑。
  3. 填入照片在工具中的檔案路徑。
  4. 設定其它選項。
  5. 啟動並執行程序指令。

詳細的操作說明可以觀看以下影片:

註:影片有字幕

更新記錄

  • 2024-10-31 建立 Google Colab 筆記本



2024年8月23日 星期五

HTML5 FUN : English800 : 用800句記7000個單字

2024年8月23日 星期五

家有高中生,想幫忙有效率的提升英文能力,在找英文單字的相關資料時,看到一則別人轉的舊文說到「花16天-用800句-記7000個英文單字」,哈!這標題是不是很吸引人?於是我將那800句抓回來,用 ChatGPT 分析出單字,並加上中文,利用這些資料,設計了個記單字的配對小遊戲「HTML5 FUN English800」。

玩法很簡單:將中文詞卡,拖曳至配對的英文字卡上放開;全部都答對,就會出現下一關「看中文選英文」多選一的作答方式。如果兩關都沒有答錯過,畫面最上方的「指示器」,就會變成綠色的,有答錯,則會是橙色的。接著可以利用右下方的「Next」或「Previous」按鈕,來進入下一題,或是回上一題繼續作答。練習時,程式會記錄答題狀況,可以按畫面左上角的「選單」圖示(三條線),針對學習記錄進行匯出、匯入或是刪除重置哦!

開啟 English800



操作說明(影片)

Q&A

  • Q : 換了別部電腦,或是裝置後,可以接續原來的進度嗎?
    • A : 按 English800 畫面的最左上角,有一個選單的圖示(三條線),先按一下「匯出記錄」,然後將匯出的檔案放到雲端硬碟;在另一部電腦或裝置中,再展開選單,按「匯入記錄」,指定使用前面匯出的檔案,即可繼續未完成的進度。
  • Q : 平板是共用的,如何將別人的記錄清除?
    • A : 在 English800 畫面的最左上角,按選單的圖示(三條線),然後按一下「清空記錄」,即可將原有的記錄刪除,重新開始。
  • Q : 可以跳題練習嗎?
    • A : 可以的,在 English800 的畫面右下角有兩個按鈕可以每次往前或往後跳一題;也可以在畫面上的「題號指示器」,拖曳圓形的「鈕」來移至想做的題目。
  • Q : 如何使用查字典的功能?
    • A : 先在句子上,將要查詢的單字「反白」,再按下左下角想用的字典按鈕,即可在新的分頁中開啟字典。
  • Q : 為什麼有時聽不到 TTS 的合成語音?
    • A : 本工具目前使的是 Google 翻譯的合成語音服務,有時可能因為流量管制(機器人偵測),而暫時聽到合成語音。

版權聲明

English800 中的 800 句英文句子擷取自未知原始來源的網路資料:

英文句子版權屬原創作者。

單字與句子翻譯則是以 MS Bing Copilot 由英文句子解析產出,彙整後以 HTML5 FUN English800 程式載入使用。題庫資料及程式僅供自學使用。

相關連結

更新記錄

  • 2024.08.24 匯入記錄支援使用 drag & drop 的方式;支援直拿的版面。
  • 2024.08.23 卡片的拖曳支援多點操作(哈! 能幹嘛?!管它,就是有新發現,加上去,以後別的程式可以直接拿來用);解決在 iOS 10.3.4 中,拖曳不正常的問題 (getComputedStyle 沒有將百分比轉為 px),檢查兩物件是否相疊不正常的問題(getBoundingClientRect 沒有 x 和 y,只好用 left 和 top 替代)。
  • 2024.08.22 加入學習記錄的相關功能;以 Range slider 顯示作答進度,並可用來快速選題。
  • 2024.08.21 加入多選一的挑戰模式;加入用 TTS 念出英文及中文的功能,中英文分開念,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 2024.08.20 初版測試。


×

HTML5 FUN::English 800

學習記錄


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以 ICRT & VOA Learning English 提升英文能力

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ICRTVOA Learning English 均有在網站中提供語音檔及全文內容,是英文自學的好材料。最近我跟小孩子以這些材料自學,邊聽邊看時,順便利用 oTranscribe  (已改用 Chrome 擴充功能來製作) 將文字內容加上了時間戳記,製作成字幕檔(SRT格式),可以利用我 2024年7月新製作的一個小工具 HTML5 FUN Audio Player 將字幕檔案及語音檔載入後,訓練自己的聽力及閱讀能力。

底下將目前已製作好的內容列出,供大家自學使用。在每一則的字幕最後均有附上原始來源的網址,也可以連至原始網站參考使用。

按底下的紅色按鈕後即可開啟選單,再依需求選取想自學的內容。

版權聲明

字幕文字內容及語音版權均屬原始網站,字幕及程式僅供自學使用。

原始資料來源網址如下:

相關連結

2024年8月3日 星期六

以搖桿輔助 oTranscribe 製作 ICRT 字幕

2024年8月3日 星期六

最近一直在找適合練英文的材料,本來是下載 VOA Learning English 的音檔,再用 OpenAI Whisper 製作字幕檔;這幾天轉移陣地,將目標鎖定在 ICRT。ICRT 一樣也有音檔跟文字稿,但是可以依照不同程度,選用不同的單元。看一下 ICRT Pocast 的部份清單:

問了家中的小孩,原來國中吃午餐時,學校會播放 ICRT News Bites 的內容。那同學們有沒有在聽呢?答案是什麼,大家應該猜得出來吧!

ICRT 的音檔跟文稿看來是放在 SoundOn 中,利用訂閱的連結,就可以抓取文字內容與音檔的連結了。本來我只取了音檔,讓 OpenAI Whisper 進行語音辨識,製作 SRT 格式的字幕檔案。七月份節目八個 News Bites 的內容都辨識完,並且一個個邊聽、邊修正以後,有幾個發現:

  • OpenAI Whisper 真有「幻聽」的情形,有時會「胡說八道」,尤其是一大段英文,再來一段中文時;另外,雖然選擇的語言是英文,講中文時,它還是會辨識出中文,並輸出中文,如果出現簡體字,那就設定 prompt 為「以下是英文或繁體中文的句字」,可以大幅減少簡體字出現;英文、中文混用時,模型選用 large v3 比較不會有錯誤。
  • 如果有文稿跟音檔,使用 oTranscribe 手動加上時間截記,花的時間並不會比錯誤連連時的 OpenAI Whisper + 校正要多多少。

一樣是用 OpenAI Whisper 進行語音轉文字,校正自己影片的字幕檔,比校正 ICRT 的字幕檔要容易多了。哈!主要是 ICRT 的內容我並沒有完全掌握,要判斷得花更多時間。

玩了一天以後,我決定改用 ICRT 的音檔跟文稿,在 oTranscribe 中,邊聽,邊加上時間截記,以人工的方式來完成字幕檔。這樣一來,「輔具」就很重要了!

[圖1] 使用搖桿當 oTranscribe 的輔具

寫了一個小工具,可以由 ICRT 在 SoundOn 的訂閱資料檔中,解析出每一則文的以下欄位:

  • title : 標題。
  • pubDate : 發布時間。
  • link  : 該則在 SoundOn 的頁面網址。
  • enclosure : MP3 音檔的網址。
  • summary : 節目內容的文稿。

[圖2] 解析 ICRT RSS 的內容

將前述的內容複製到 oTranscribe ,並載入聲音檔以後,可以準備進行最花時間的聽打部份了。

oTranscribe 中,由於音檔的逐字稿已經有了,需要處理的就是逐句加上「時間戳記」。oTranscribe 使用 Esc 鍵來播放或暫停播放影音,使用 Ctrl + J 來插入「時間戳記」。本來我是很老實地照它預設的按鍵在操作,但是兩隻手實在忙到不可開交。拿出了簡報筆,但它的功能鍵似乎無法被 oTranscribe 接受。突然靈光一閃,「搖桿」!我之前買給學生玩的四支搖桿晾在一旁很久了,如果加上 JoyToKeyhttps://joytokey.net/en/ ) ,一定可以直接使用 oTranscribe 的預設按鍵來控制了。於是將搖桿的 [1] 按鈕對應到鍵盤的 Esc 鍵,[3] 按鈕對應到鍵盤的 Ctrl + J。哈!試了一下,果然效率大大地提升了。

[圖3] oTranscribe 匯出 SRT 字幕檔

為了更「神速」,乾脆幫 oTranscribe 加上「自動跳到下一句」的功能。如果在 oTranscribe 的網址後面加上 ?auto=1 ,有了 auto 的參數,當我們插入時間戳記後,游標會自動移到下一段的開頭。

後來請小孩來幫忙按搖桿,我負責控制「時間戳記」的插入點。哈!其實這工具我一隻手負責一項也能完成的。請她來幫忙是帶有心機的。昨天「玩」了一天的聽音校對文字,發現了一件事,因為要「專心」聽,校對完,內容也記得了,所以今天刻意請小孩來按搖桿,按完一篇,她也看完一篇了。哈!我這種小心機,也滿不錯的!

[圖4] 使用 HTML5 FUN Audio Player 來練英文

現在製作的字幕檔都會在最後面加上原文的網址及音檔的網址,一來好溯源,再來是使用 HTML5 FUN Audio Player 來載入字幕檔時,如果字幕檔有網址,而且網址中帶有影音的附檔名(ex. .mp3、.mp4 ......),就會自動載入該影音,可以少掉一個載入影音的步驟。哈!能偷懶,當然就偷懶囉!有沒有貼心 ^_^

後記:使用 Chrome 擴充功能來製作字幕

2024年10月起,如果是使用 Chrome 瀏覽器的話,現在可以安裝底下兩個 Chrome 的擴充功能:

然後開啟 ICRT 的網站、 ICRT 的 Pocast ,或是 VOA Learning English 的網站,就能直接邊聽音檔,邊加入時間戳記,並匯出字幕檔;如果有搖桿,也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使用,不用再安裝別的工具了。

相關連結


2024年7月31日 星期三

Tools: 螢幕畫記工具 SwordSoft Screenink

2024年7月31日 星期三

打從以前使用自架的 Wiimote 電子白板時代,個人慣用的螢幕畫記工具首選就是 Pointofix ,為什麼?哈!個人偏好界面簡單、操作簡單,省時又省力的工具。最近才發現平常錄影片,用來突顯電腦操作時滑鼠指標的工具 SwordSoft Mousetrack:

原來 Mousetrack 也有簡易的螢幕畫記功能;另外,作者還有另一個作品  Screenink :

Screenink 是螢幕畫記專用的工具,程式小巧,而且看起來跟 Pointofix 差不多,但多了不少的功能 (圖1)。

[圖1] Pointofix (左) 與 ScreenInk (右)

下載與安裝

 SwordSoft Screenink 有提供 Windows 版與 Mac OS X 兩種版本,而且可以在 Microsoft Store 或是 Apple Apps Store 中下載安裝。像我使用舊舊的 Windows 7 ,也能在 SwordSoft 網站下載案檔使用。請參考官方網站的的說明:

作者很佛心,如果未註冊,使用免費版,差別只有不能儲存畫記完的內容而已,其它功能都未設限。不過註冊也只要花費不到一杯「星巴」的錢而已,好工具,還是要給人家一點鼓勵的。

使用方法

哈!個人是覺得工具就是要簡單易用,使用時,能讓人憑直覺操作,就是好工具。所以呢~我就不多說廢話,啟動程式後,隨便亂試、亂玩就對了!

更改界面語言

如果您跟我一樣,打開 Screenink 以後,界面是英文的,那就這樣子來更換:

  • 按一下 Screenink 右上角的選單鈕(「三條線」的小圖示)進行設定。
  • 點選「Help」
  • 點選「Preferences」
  • 「Language」換成「中文(繁體)」。
  • 按 [OK] 鈕套用設定。

在 Preferences 中還可以設定其它功能哦~有機會可以再玩玩看。

展開其它選項

在 Screenink 中,換工具、換線條粗細及換顏色......,都可以直接點選工具的小圖示(換粗細是拖曳圓形鈕,像在調音響的音量一樣)。但是很多工具都還有「其它選項」可以設定哦!尤其是「形狀」的工具,它可以自己選預設的形狀。下面以「形狀」的工具為例,看看它有什麼「其它選項」:

  • 按一下「形狀」的工具。
  • 按一下如 [圖1] 紅色箭頭所指的,在色盤左側那個小小的小於 < 圖示。

接著應該會看到其它選項展開了,類似這樣:

[圖2] 更換形狀

按一下上方的「標籤」,還可以換線條樣式(圖3)及填滿的頻色(圖4):

[圖3] 更換線條粗細及顏色

[圖4] 更換填滿的顏色

又如「直線」的工具,也可以設定畫出來的直線,兩個端點要不要加上箭頭或是圓點點.....之類。一樣的,按完「直線」的工具,按一下「色盤」左側的小於 < 圖示,展開其它選項,就會出現類似 [圖5] 的設定選單:

[圖5] 直線工具的其它選項

其它工具的進階設定,有空再自己探索一下吧!


ps. 記錄一下,之前有玩過的另一個開源的畫記工具 gInk,現在也有個衍生的版本叫 ppInk ,可以追蹤後續的發展:

相關連結

2024年7月4日 星期四

JavaScript : 擷取 Google 日曆製作簡明行事曆

2024年7月4日 星期四

回想自己班級網站的經營歷程, 2007年起的班級網頁就改放到 Googloe Blogger。2009年那一屆更精進一些,利用 Blogger 可以自訂發布時間,時間到了,文章自動發布,用這個機置,前一天就將聯絡簿的內容打到新文章中,然後定時張貼,有學生很認真地發現了這個機置,居然一大早就上網看內容,人還沒到學校,回家功課的項都抄完了;另一個則是班級行事曆是使用 Google 日曆,在班級網站首頁中,以程式抓取日曆內容,並顯示最近的行事內容。

那幾年用的是類似這樣的網址來抓取公開的日曆內容:

http://www.google.com/calendar/feeds/日曆的ID/public/full?orderby=starttime&sortorder=ascending&alt=json-in-script&callback=listEvents&start-min=2009-01-01T00:00:00+08:00&start-max=2024-07-04T00:00:00+08:00

這兩天試了一下, 這個格式的網址已經不能用了。那有沒有替代的呢?

看到網路中的教學,大多是得使用 API key ,然後去呼叫 API。既然是公開的日曆,幹嘛還需要 API key?

觀察了一下網路中那些公開的 Google 日曆,其實它在擷取資料時,是用類似這樣的網址:

https://clients6.google.com/calendar/v3/calendars/日曆的ID/events?calendarId=日曆的ID&singleEvents=true&eventTypes=default&eventTypes=focusTime&eventTypes=outOfOffice&timeZone=Asia%2FTaipei&maxAttendees=1&maxResults=最多幾則&sanitizeHtml=true&timeMin=編碼過的開始日期時間&timeMax=編碼過的結束日期時間&key=AIzaSyBNlYH01_9Hc5S1J9vuFmu2nUqBZJNAXxs&%24unique=gc456

如果 Google 日曆是「有設為公開」的,將網址中紅色的部份置換掉,就能抓到 JSON 格式的日曆資料,剩下的,就看要輸出什麼欄位,輸出成什麼樣子了。

來試一下,直接利用 Google 日曆,輸入起始日期、顯示週數,就能製作簡明行事曆。(按這裡套用2012年範例的設定)



操作示範的影片


簡明行事曆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HTML5 : 國語生詞 PARTDLE 遊戲集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底下是以國小國語生詞當題庫的 HTML5 FUN PARTDLE 遊戲。設定「版本」或「年級」會出現遊戲的網址跟 QR code,按一下網址可以將網址複製到剪貼簿中,按一下 QR code 的圖案則可以在新的分頁進入遊戲。

如果想要一課課來玩,在選完「年級」以後,下方有一個拉桿,按住「圓鈕」後拖曳,選定「全冊」,或是某一課後放開「圓鈕」,就可以改變題庫的範圍。(2024.08.25 新增功能)

PARTDLE 支援多點觸控,如果在平板或是有觸控功能的螢幕上操作,可以多人合作,一起破關哦!比較一下,或許可以「雙手互搏」,具有「左右開弓」的能人異士,答題的速度會飛快。

開啟遊戲選單

底下是選單的截圖:


如果想設計自己的 PARTDLE 遊戲,可以參考遊戲主頁「雄:HTML5 FUN : PARTDLE 兜一兜」中的說明。

操作示範(影片)

題庫檔案

本頁面中的 PARTDLE 題庫內容集中在一個 Google 試算表中,可以按底下的連結看原始內容:

回報問題

由於部件設定有六千多筆,都是我一個個手動輸入的,難免有錯誤,所以如果遇到「兜一兜」完,明明答案應該是對的,卻無法過關,請在本篇文章最下方的留言區輸入無法過關的語詞,有空我再來檢查是哪裡有問題。

版權聲明

本程式所使用的筆順資料來自:

語詞查詢連結連至:

相關連結


 
雄::gsyan © 2009. Design by Pocket